油泵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油泵厂家
热门搜索:
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升级与转移双主题下的中国制造业

发布时间:2021-06-17 16:03:25 阅读: 来源:油泵厂家
升级与转移双主题下的中国制造业

升级与转移双主题下的中国制造业

升级与转移双主题下的中国制造业2013/04/11 09:52中国工业报 扫描分享到好友或朋友圈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好友 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工业化对资源的高消耗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首先体现在大大抬高了资源价格,相应严重挤压了全世界下游制造业的利润,中国制造业受创最重。

自从这一轮初级产品牛市2002年全面启动以来,“中国需求”就一直是最强有力的驱动因素和炒作题材之一,以至于前几年某些国外商品交易所一度不敢让外人看见中国来访者,因为只要中国来访者被人看见,马上就会被炒成“中国即将大手笔买入”,随之而来的就是新一轮价格上涨,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初级产品进口均价年复一年扶摇直上。尽管我们早已跃居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初级产品进口大国,多种初级产品进口量为世界之冠,但经济基本面、初级产品市场定价机制和产业组织结构的特征使得我们在铁矿石、石油等许多大宗商品定价上极为缺乏话语权,几乎是被动地“挨宰”。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后来者,我们既不像欧美老牌矿企那样在原料生产国拥有雄厚的殖民主义遗产,也不像日本企业那样早已从70年代起大举参股上游原料企业,从而能够分享原料价格上涨的收益,我们现在不得不承受压力,同时积极稳妥切入上游原料供给环节,寄希望于改善未来后人在这个市场上的地位。

“世界工厂”的众多制造业企业对原料和能源价格上涨感触尤深。许多出口制成品行业已从昔日的“摇钱树”沦为“苦菜花”,利润率从90年代后期的20%~30%跌落到今天的2%~3%,甚至只有1%,即使内销利润率也比这高不了多少;在占全球钢铁产量一大半的中国钢铁行业,2010年中钢协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和竟然赶不上三大铁矿石公司中的任何一家,2011年仍然如此。

与此同时,因资源高消耗而引致的大量进口资源也使得我们面临两难处境。应该确认,中国必须大量进口资源,这是因为中国国内资源禀赋不佳,国内资源难以长期满足大规模快速工业化和国民生活需求。

纺织工业是中国近代制造业起步时的支柱产业,1952年纺织工业总产值94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7.4%;利税7.2亿元,占全国工业利税的19.3%。新中国完成战后恢复开始全面经济建设以来,尽管因国际环境所限而长期实行了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纺织工业在改革开放以前仍然取得了长足发展。到1978年,中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已达276万吨,占世界10%,棉布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到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已达3500万吨,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纤维加工总量的40%。2010年,中国纱产量达2717万吨,同比增长17.5%,占全世界46%;布产量达800亿米,同比增长6.2%。所谓“衣被天下”,今天名副其实。

“控制钢铁的国家就能立刻控制黄金”——苏格兰作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Carlyle)演说中的这句话曾激励詹姆谢特吉·塔塔(JanmsetjiTata)费尽移山心力,创建了印度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也道破了基础工业的关键意义。基础工业滞后曾长期是制约中国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短腿,是中国综合国力的薄弱环节,令新中国前期领导集体寝食难安,以至于“大跃进”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就是全民大炼钢铁。即便如此,1958年6月19日各大区协作会议确定的1958年钢产量目标也不过1100万吨。今天,中国已经是遥遥领先的全球第一钢铁生产大国。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11年粗钢产量创造6.84亿吨的历史新纪录,超过第2名至第20名产量总和,钢材产量8.83亿吨。其它基本金属产量也屡创新高。2010年,我国原铝产量1577.1万吨,同比增长22.4%,超过世界总产量的65%;精炼铜产量458.65万吨,同比增长10.9%,占世界总产量的近25%;进口436万吨,另外一方面消费当量达894.65万吨,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

我国生产了全世界一半左右的水泥、平板玻璃和一大半建筑陶瓷,2010年水泥产量18.68亿吨,同比增长15.53%,占世界总产量的60%;玻璃产量6.3亿重量箱,同比增长10.9%,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建筑陶瓷砖产量从1996年起便位居世界第一。

从沈括《梦溪笔谈》起,中国利用石油历史长达近千年,但现代石油工业引进、建立甚晚,1949年原油产量不过12万吨,炼油产能合计17万吨,以至现代石油产品被称作“洋油”。新中国成立后,从勘探开采到加工的整个石油天然气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政治运动和国民经济困难也没有对其造成多少实际冲击,除1967年一年之外,1949~1979年间我国原油产量年年递增,炼油工业大发展,1960~1971年先后建设了茂名、大庆等七个大型炼油厂,1965年实现原油及石油产品全部自给,随后便成为石油输出国。至此,我国炼油行业产品品种已经从1949年的12种发展到494种,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等工艺和催化剂、添加剂制造等已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自从1978年原油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以来,我国已经连续33年原油产量逾亿吨;2008年加工原油3.4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炼油国,并保持这一地位至今,合成氨、化肥、聚氯乙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无机盐、硫酸、黄磷、轮胎、染料、电石、烧碱、纯碱、农药等众多化工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原油产量2.02亿吨,同比增长6.9%;进口2.39亿吨,同比增长17.4%;表观消费量4.39亿吨;乙烯产量1418.9万吨,同比增长31.7%,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

新中国电子工业堪称白手起家,1950年4月28日政务院决定成立电子工业管理局标志着中国电子工业起步,而此时电子工业在国外已有50年历史。改革开放后,电子工业更是突飞猛进。经过60年发展,中国电子工业成就堪称辉煌:2008年电子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3万亿元,是1949年的127万倍,产业规模居国内工业部门首位,跃居全世界最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彩电、程控交换机、计算机、、显示器、影碟机、磁性材料等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众多家电产品出口量也是世界第一。

机械工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中国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产量、销量均已跃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1826.47万辆,同比增长32.44%,占世界总产量的25%;销量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37%,超越了美国创造的新车销售1750万辆的历史最高纪录。2010年中国船舶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占世界总量的41.9%;新接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90%,占世界总量的48.5%;手持订单量19291.5万载重吨,占世界总量的40.8%;其中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所占世界份额均比2009年有较大提升;出口额首次突破400亿美元,同比增长42.07%。:Eason

首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尾页本页阅读全文|收藏本文文章关键字产业升级 制造业 机械工业 中集车辆助力梁山产业升级 力推半挂车“升级换代”!9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中集车辆执行董事CEO兼总裁李贵平,执行副总裁兼COO孙春安一行[详细] 15:46

联手华为、中国电信 海螺集团深度融智驱动产业升级近年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智能终端、高端芯片、5G技术研究与应用催生众多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海螺集团召开了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按照新发展理念,明确了“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绿色化”的发展思路。随后,以“两化融合”为主线,历时两年,于2018年在全椒海螺建成投运了国内首个水泥生产全流程智能制造示范线。智能是深入的人机交互自动化不是智能化,信息化也不等同于智能化,真正的“智能”是人机交互,突出人在智能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机器智能和人的智慧真正地集成在一起,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在人的管理思想指导下,智能系统可独立或协助承担分析、判断、决策等任务,海螺打造的就是这样的智能工厂。“专业水平最高、实践经验最丰富、操作能力最强的一批海螺人,他们最实用的生产管理思想、最高的标准要求通过智能系统得到贯彻执行”,海螺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詹家干介绍说,全椒海螺智能工厂项目集成了海螺30多年来在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运行经验,通过与系统的交互融合和协调优化,最终固化下来,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设备运行周期和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全椒海螺智能工厂包含数字化矿山管理系统、专家优化控制系统、智能质量控制系统、设备管理及辅助巡检系统、能源管理系统、供销物流管理系统和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七大系统,各子系统有序推动和贯通运行,实现了工厂运行自动化、故障预控化、管理可视化、全要素协同化、决策智慧化,进一步提升了工厂运行质量、经济效益和安全环保水平。采矿是最高效的数字运算“从爆破、开采、铲运调度、破碎到化验检测和配矿,依靠人为组织安排,矿山开采管理很难实现并保持最优,现在矿山开采实现了高效的数字运算。”全椒海螺矿山分厂副厂长支龙告诉,矿山开采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矿山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行后,一切都变得简单了,有效解决了矿山生产方面存在的配矿、监督和管理问题。在全椒海螺数字化智能化矿山管理中心,基于三维数字化建模,电子屏上清晰再现整个矿山的实时开采状态;通过跨带分析仪监测分析,不同点位矿石氧化钙、镁、硅、硫、碱含量也即时显示,指导配矿;人工调度已经转为自动智能调度,矿车在矿山上有序穿行。分管采矿工作的矿山分厂厂长助理牛彪表示:“以往人工取石、化验、配矿配料,在精细化的配矿系统面前显得极为粗糙和低效,如今各处矿石品位通过系统即时被计算出来,配矿更科学,质量更稳定,资源利用率更高。”“系统根据分析运算结果进行智能调度,不会因为人为调度导致有些矿点无车可装,有些矿点扎堆排队装车,铲运效率显著提高。”铲装驾驶员张伟说,他们现在结余了更多时间开展绿色矿山创建、专业技术培训和车辆检修保养。2019年上半年,全椒海螺下山石灰石堆平均氧化钙合格率100%;破碎机台时产量同比显著上升;吨石灰石柴油、轮胎消耗同比均下降;出矿难的高硅、高镁低品位物料得到有效搭配利有很强的经销能力用。质控是真正的深度“智”控“智慧”是质控处全体员工对智能质量控制系统的一致印象。“炮弹”输送系统快速完成物料样品的自动取样和输送,跨带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实现了对下山石灰石、进厂原煤实时检测,智能中央化验室能够对样品进行自动制样和自动检测,设定熟料产品目标值后,系统将根据原燃材料成分品质,经过数据分析计算,即时提供配料方案,科学有效地指导配料生产。“对我们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不用再反复去现场取样化验了,质控工作全面提升的同时,也极大降低了我们的劳动强度。”配料主管党松利介绍说,全椒海螺质量控制系统实现了从取样、输送、制样、检测、分析、配料全流程的自动、智能控制,提升了熟料、水泥生产过程及出厂产品质量的稳定控制。“水泥和熟料样品都分别由每天12个提高到24个,入窑生料样品由6个提高到24个。”党松利说,系统运行后,检测效率和准确度提升了,系统能够实现连续自动取样检测,避免人为干扰,取样代表性和数据可靠性得到保证,中子活化分析、荧光分析使样品成分一览无余。2019年上半年,系统检测样品31260份,为准确生产配料提供了及时、充足、准确的数据支撑。智能质量控制系统融入海螺集团对质量控制的创新理念,运用信息交互集成和自适应控制等技术,调整操作优化工艺,产品质量管控手段得到进一步强化,质量指标稳中有升。同时,通过石灰石检测数据与数字化矿山管理系统的互通,实现低品位石灰石的高效开采搭配,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巡检是最全面的“精准把脉”在传统水泥工厂,想要设备运行更稳定,最主要还是要依靠巡检人员。巡检人员专业能力越强,越能更好地发现问题。但很多时候,是等到设备故障发生后再查找原因、进行处置,要保障生产运行稳定且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极为困难。“在任何地方,通过或电脑终端都能实时观测设备运行温度、震动、压力等一系列参数,准确了解设备运行状态。”机械主管周斌告诉,设备管理及辅助巡检系统运行后,依托工业自动化络系统以及加速度传感器、频谱分析等新技术应用,实现了生产线的智能点巡检。“以前,无论夏日正午还是寒冬深夜,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从高偏远的矿山到最终的发运环节,我们每天都要定时对设备进行全面巡检。”如今的全椒海螺厂区,除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检修作业,一天二十四小时,巡检人员不需要在深夜和恶劣天气到高危位置进行巡检。这不仅极大减轻了巡检人员劳动强度,而且有效规避特殊时段巡检作业的安全风险。“我在中控室发现任何参数异常,都可以第一时间调取对应参数和实时的监控视频,及时准确判断出设备的运行状况,操作调整‘对症下药’!”操作员马国栋说,对比人工巡检,这一系统预判故障能力更强、预知时间1、数显电子拉力实验机主机保养:更早、隐蔽位置故障预判更精准。上半年,系统超前发现设备隐患30余起,有效避免了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预判故障能力明显高于人工判断。由于提前预知时间较长,为预检预修、备件准备等各项工作赢得时间。上半年,两条窑实现了8个单月运转率100%,4次连续运转周期60天以上。操作源自最优秀的专家思想由于受到生产线运行数据反馈滞后、各种参数相互制约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水泥窑工艺操作极其复杂,对操作员技能水平要求极高,即便是最优秀的操作员也不能保证持续最优操作,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走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道路就成了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现场测点手段不断丰富,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已经具备现实的可能。全椒海螺有两台煤磨、两台原料磨、两条回转窑、四台水泥磨,核心控制全部在中央控制室实现,通常需要名操作员同时作业,如今在中央控制室看到的只有2名操作员。窑操作员马国林告诉:“专家优化控制系统上线运行后,能够通过自动导航方式来完成窑、磨的操作,保持生产以最优状态连续稳定地运行,也极大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制造分厂副厂长汤汉胜向介绍说,这一系统融合了海螺水泥(40.510,0.34,0.85%)专家优化操作思想,以最稳定的质量、最低的能耗、最大的产出为目标,通过高频率的数据采集、计算、分析实现对工艺过程的监控,并根据工艺过程变化对风、煤、料、窑转速、冷却机篦床等进行高频率小幅度的调整,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波动和干扰,使窑、磨运行工况始终稳定在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提高运行效率的目标。全椒海螺专家优化控制系统实现了运用“专家级操作员的思维”来代替操作员进行智能控制,使操作可以一直保持在“优秀操作员级”。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是推动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海螺集团智能工厂建设,不仅为水泥行业转型升级探索新理念、新路径,也为传统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海螺力量”。当前,海螺集团正积极推进智能工厂各系统优化提升,并着手与华为公司、中国电信安徽公司进行5G业务合作,助推智能化工厂迭代升级,逐步在集团内完成智能工厂全覆盖。(来源:中国水泥)[详细] 15:19

高端智造推进产业升级 中联重科助力长三角农业现代化日前,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第九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在安徽芜湖隆重举行。本次盛会[详细] 11:01

环保标准倒逼产业升级 水性工业漆成破局“密码”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国家也出台多项政策法规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家对大气的重要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监管不断加码。低VOCs的水性工业漆,正在凭借其突出的环保优势,成为工业大气污染“源头治理”的最优解。环保政策趋紧 行业VOCs排放标准将密集出台生态环境部于2月27日颁布的《2019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VOCs治理,要求各地政府全面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各省市为了落实VOCs监管执法的工作,纷纷自行出台VOCs地方排放标准。虽然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VOCs排放标准,但是现在还没有完善的国家标准,已发布的VOCs地标在监测项目及标准限值上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随着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各类国标不久之后便可问世,甚至可以基于行业特性,出台不同行业的VOCs排放标准,使标准更具针对性。安全环保受重视 水性工业漆优势日趋凸显传统涂料的稀释剂使用了大量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在大气中挥发,会对施工和使用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还会引起环境污染,并且由于溶剂可燃可爆,还存有火灾隐患。据统计,涂料行业释放到大气中的VOCs是仅次于汽车尾气的第二大污染源。水性工业漆不仅仅在环保方面有相当明显的优势,在其他的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水性工业漆的使用可以使得人们承受的传统有机涂料的毒害大大减少,同时火灾等灾害的发生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对废物进行无毒害处理时,普通的水性工业漆所产生的垃圾比传统的溶剂型涂料更易进行处理。在经济上,水性工业漆相比于传统涂料来说,优势更加明显,水性工业漆的水溶剂特性决定了这一点。这种溶剂与传统的涂料相比,经济方面的稳定性更加有优势。行业应用前景巨大 国产水性工业漆走向规模化水性工业漆低VOCs、无刺激气味、不易燃爆的特点可以显著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使得它成为了环境友好型涂料。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水性工业漆将成为21世纪世界涂料市场的主角,成为了农业装备、工程机械、商用车、轨道交通、钢结构、石油炼化等行业的首选涂料。从国内水性工业漆的生产情况来说,在建、投产及计划建设的项目中,绝大多数是水性涂料。晨阳水漆产能扩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全球最大的全水漆生产企业,晨阳水漆新建智能化生产线,加快推进绿色工厂建设,125万吨全水漆生产线建成投产,绿色智造正成为晨阳水漆的新招牌,也成为我国水性涂料发展的新缩影。应用提示:水性工业漆的工艺特点水性漆与溶剂型涂料相比最大的优点是VOCs排放量低,具有低挥发速率、高表面张力、高导电性、腐蚀性以及易产生气泡的特点。水性漆中水的挥发主要是通过控制喷漆室的温度和湿度来进行控制的,而溶剂型涂料可以通过调整稀释剂的蒸发速率来调整涂着固体份。水性色漆的涂着固体份通常为20~30%,而溶剂型色漆的涂着固体份高达60~70%,因此水性色漆的平滑性较好,但同时需增加加热闪干区,否则会出现流挂、气泡等质量问题。目前适用于工程机械项目水漆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水性环氧底漆、水性环氧富锌底漆、水性环氧云铁中间漆、水性聚氨酯面漆、耐高温漆、丙烯酸装饰漆、醇酸防护漆、水基涂料、水性防护漆、水性浸漆等100多种。(本文来自晨阳水漆)[详细] 08:48

打破传统研发模式 引智助推产业升级 徐工集团两道考题点燃全球大脑3月15日,以“绿动世界 创领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徐工杯”绿色创新设计大赛在徐州举行颁奖典礼。一[详细] 14:22

+加载更多

天水职业装定做
鹤山市试验机
浦东新区网带